复旦“学术校庆”,创新路上进而有为-全球短讯

解放日报   2023-06-15 09:52:10

一个月内60多位名师大家开讲,“今年校庆的学术氛围特别浓厚”(引题)

复旦“学术校庆”,创新路上进而有为(主题)


(资料图)

解放日报记者 黄海华

邂逅一场学术报告,将成为复旦人的集体记忆,也将助力这所以基础研究见长的百年高校,焕发出更浓郁的学术气质

今年的复旦大学118周年校庆颇为特别。5月9日起,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来自文社理工医各学科的60多位复旦名师大家,在学校的文化地标——相辉堂,轮番呈上一场场学术盛宴。

“校庆种种活动,以促进科学研究为中心”,1954年校庆前夕,时任校长陈望道提出这一主张,当年校庆即举行了复旦大学首届科学讨论会。从此,“学术校庆”成为复旦的一个传统。

有传承,亦有放大。从往年1场校级层面学术报告会到今年的31场,如此高频密集,使得复旦校园的学术文化氛围和密度空前浓郁。

有赓续,亦有创新。一场场学术报告会更多的是在讲述“将来时”:最新前沿技术是什么,亟待突破的瓶颈在哪里……

弦歌不绝。记者最新获悉,复旦大学将进一步打造相辉学术文化品牌,让“邂逅一场学术报告”成为每位学子联结复旦大学的集体记忆。

名师大家:这是我最看重的一次报告会

“好感动,像是回到了当年。”当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严锋站上相辉堂南堂,开讲《从岩画到元宇宙:人文与技术视野下的虚拟现实趋势》时,不禁为之心潮翻涌。这是相辉堂2018年改建后他第一次站上这里的讲台,“相辉堂在复旦人心中很特别,没想到有幸在这里做报告。”

为了这场校庆报告,严锋准备了多日,反复修改PPT,“这是我最看重的一次学术报告会,也是我准备最认真的一次,因为这是我的母校过生日”。

作为一名中文系教授,为何会讲元宇宙?严锋说,“我想传递的是,今天的很多问题,不能光从自己的学科角度来看。技术和人文、社会科学有越来越多的关联,需要跳出技术看技术。”报告会上,严锋与观众的互动很热烈,于是还延长了半小时。

在严锋看来,“学术校庆”非常体现复旦特色,可让师生接触到很多前沿技术,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比如,闵昊教授介绍了当下很热门的环境能物联网,不用电池,依靠从环境取得的能量供电;徐英瑾教授从哲学角度看ChatGPT,让我们对技术保持一定的警惕。我从中获益不少。”

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周鹏教授坦言,受邀在相辉堂做学术报告,让他感到“荣幸之至”。“相辉堂是复旦学子的圣殿,杨振宁等大师级人物曾在这里演讲,如今成为校庆学术报告会的主场,更加凸显了学校对学术的重视。”

“我想激发复旦学子对于前沿技术的好奇心,从而投身于创新探索中。”下转5版(上接第1版)周鹏介绍,现有半导体的主要材料是硅,其本身是一个立体结构,不能无限缩小,且运算和存储是分开的,能耗太高。而与硅融合的二维半导体有望克服这些困难,是一片“新蓝海”。

“‘学术校庆’是复旦的传统,今年的规模和力度都加大了,这非常有助于学术生态和土壤的培育。”周鹏说。

在校学生:学术报告会开阔了我们的视野

“超级有收获。”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研究生肖馥莲印象最深刻的一场校庆学术报告会,是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从历史视角看待“人类文明、瘟疫与公共卫生”。这是她第一次在线下见到张文宏,立即被“圈粉”。“张教授的表达非常具有个人魅力。他甚至还提到了良渚文化遗址,是一位有着历史关怀精神的学者。”

“今年校庆的学术氛围特别浓厚,难得一下子见到这么多的名师大家,很多次都想去现场聆听,可惜时间冲突了。”肖馥莲说,周围有听了报告会的同学也反馈“如沐春风”,“这些学术报告会开阔了我们的视野,非常期待下一次。”

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博士研究生荣少钦为了现场聆听校庆学术报告《You are More than Your DNA》(你遗传给后代的比你想象得要多),从枫林校区乘坐1小时地铁赶到邯郸校区。“主讲人都是我们表观遗传领域的顶级老师,机会难得。相辉堂南堂基本坐满了。”

“这场报告会的信息量很大,增强了我对表观遗传前沿问题的认识。”荣少钦说,报告会结束后,他和实验室的同学还意犹未尽地进行了讨论。

复旦大学2000届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本科生侯平毕业后就再没有专门回校听过学术报告会。这次校庆期间,他聆听了系里两位特聘教授王祥荣与陈建民的报告会,并深有共鸣。“陈教授提到微塑料不仅会进入土壤、水体,还会进入空气;王教授讲了上海如何建设‘韧性城市’,这些都是大家关心的课题。”

侯平在学术报告会上见到了一些多年未见的同学,“这样的见面很有意义,这样的报告会通过直播对于提高社会的环境治理前沿认识很有帮助。”

复旦大学:从1天到1个月,孜孜以求创新

把“学术校庆”的文化氛围从1天延续到1个月,背后是复旦大学对创新的孜孜以求。

早在2022年秋天,针对校内讲座论坛存在过于分散、各院系学术活动多囿于本学科的情况,复旦大学党委宣传部策划了“相辉前沿科学讲坛”方案,拟整合和统筹全校学术文化资源,形成校级层面聚焦科学前沿、促进学科交流的文化品牌。

复旦大学118周年校庆成为一个契机。能否集全校之力举办为期一个月的“相辉校庆系列学术报告”?校党委宣传部这一倡议得到各院系和实体科研机构的大力支持。通过建立共享文档,各院系可自行选择合适的活动时间,校党委宣传部再与承办单位一一对接活动需求与细节。最后,共有69位专家学者登台主讲,其中24场学术报告进行了直播或录播后播出,单场直播最高观看人数为8.1万,这也成为复旦大学回馈社会的一个窗口。

不同于往年,今年的校庆学术报告会开放了校友预约通道,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药学院、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积极发动校友回校重温老师作报告。外国语言文学学院谈峥教授在报告后收到了冒雨赶来的校友的献花。

邂逅一场学术报告,将成为复旦人的集体记忆,也将助力这所以基础研究见长的百年高校,焕发出更浓郁的学术气质,在创新的道路上进而有为。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