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发展迅速。受访单位供图
【资料图】
4月27日是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挂牌成立8周年的日子。前海管理局发布的“成绩单”显示:8年来,区内海关备案企业数量已突破1万家,外贸进出口总值由2015年的712亿元升至2022年的3046亿元,年均增长23%。仅今年一季度,片区进出口额就达到642.8亿元。
2022年,前海实际使用外资55.8亿美元,增长3.3%,占深圳市一半以上;前海综保区进出口额突破2300亿元,同比增长49%,总量居全国148个综保区第6。折射出前海十足的经济潜力和韧性,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注入新动能。
●南方日报记者张玮
累计推出制度创新成果765项
外资外贸持续向好的背后,与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始终推进“制度创新”走在全国前列密切相关。
就在上周,《深圳海关深圳市前海管理局推进前海合作区开发开放2023年重点项目》联合印发,聚焦政策基础、实际需求和预期成效,进一步深化落实《海关总署支持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若干措施》,推动多项措施按下落地“加速键”,释放政策红利。
比如,积极推进与香港有关方面规则、标准对接,试点深港酒类“两地一检”。如今,在前海,取得香港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指定检测机构检测报告的进口酒类产品,海关予以认可并免于实施监督抽检,为深港交流交往提供了很大便利。
在试点深港“一单两报”方面,则在深圳市以市场化方式打通两地通关“一次录入、两地申报、无缝清关”的基础上,与香港海关联动,推动探讨粤港舱单等数据“一单两报”数据交换与口岸通关的可行性。
此外,在保障香港跨境居民特殊用药需求方面,对香港居民携带自用且仅限于预防或者治疗疾病用的特定药物,凭有关证明予以限量入境的通关指南已发布。
数据显示,目前,前海已累计推出制度创新成果765项,在全国复制推广76项。在中山大学发布的“2021—2022年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中,前海位居前列。
金融城入驻机构港资外资占三成
作为内地与香港联系最紧密的区域,前海的深港合作进入新阶段。政策方面,特别是《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发布后,财政部、海关总署、最高法、最高检等国家部委分别出台支持前海专项政策,“双15%”税收优惠等政策不断完善。
前海还出台了外资奖励、产业集聚、总部企业、金融业、商贸物流业、科技创新、专业服务业等八大政策,并可与深圳市级政策叠加享受。其中,加大对港资港企倾斜力度,产业集聚、金融业、专业服务业、商贸物流业等专项产业政策,港资企业比照内企上浮20%享受扶持。
产业方面,前海在全国率先破冰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跨境金融创新从“六个跨境”向“N个跨境”持续深化,前海自由贸易账户跨境收支突破4000亿元。今年2月,人民银行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前海金融30条”,深化深港金融市场互联互通。目前,国际金融城已累计入驻金融机构270家,港资外资占比30%,持牌金融机构96家。全国首家“双牌照”银行、大湾区首家外商独资基金销售公司等落户。
服务方面,18类港澳专业人士已在前海实现备案即可执业,已有51家机构、513位港澳专业人士完成执业备案(登记)。揭牌首个大湾区“GoGBA港商服务站”,在港澳布设“前海港澳e站通”,为港澳投资者免费提供238项政务服务。前海蛇口自贸区医院开办港澳居民服务中心,获批“港澳药械通”试点。
每年提供产业扶持资金不少于10亿元
随着区域发展,前海的对外开放水平也迈上新台阶。2022年新落地30个世界500强投资项目,总投资额497亿元,现有存续外资企业1.1万家。
2022年底,前海又推出“前海全球服务商”计划,每年提供产业扶持资金不少于10亿元,产业空间不少于20万平方米。同时,启动建设深港国际风投创投集聚区、天然气贸易集聚区、融资租赁集聚区、跨境电商集聚区、涉税服务业集聚区、高端智库集聚区,全力打造大湾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核心引擎。
此外,作为广东省唯一的中外联营律师事务所试点,全国14家粤港澳联营律师事务所7家设立在前海。前海法院成为全国适用香港法裁判案件最多的基层法院。深圳国际仲裁院受理案件总争议金额人民币1272亿元,跃居亚洲第一、全球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