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剪辑 何嘉琦 魏冯
丁宁 川观新闻记者 魏冯
(相关资料图)
“看到你,我就放心了。”8月8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介入诊疗中心内,躺在手术室的患者一看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肿瘤中心主任医师廖正银就轻声说出这句话。术前,廖正银会穿上30斤的蓝紫交替的射线防护铅衣,麻利地走进手术室,安抚患者,再通过大型平板血管造影机的监控画面准确找到为肿瘤提供营养的血管,快速做完手术。
在难得的假期,廖正银常开车回自贡市荣县双古镇老家看望年迈的母亲。而每当他一回老家,就常听到有人喊“廖医生回来了......”这时,廖正银总是熟练地接过老乡们手上的CT片,对着亮处举高,耐心给老乡提治疗建议。
因为给乡亲们免费看CT,被乡亲上传到短视频平台,廖正银在2022年10月和2023年1月两次登上新浪微博热搜。而在此之前,廖正银也在2022年尝试抖音,本身也是累积了数百万点赞的医疗科普短视频博主。
为乡亲免费提供健康咨询超过30年
他是“全村人的骄傲”
2022年国庆假期回老家探亲时,穿着便装的廖正银在家里给乡亲们免费看CT提建议,乡亲们随手一拍的视频传至网络后第一次上了热搜。“我像往常回老家一样,帮着看CT片,被一个老乡拍下来发到网络平台上了,就受到很多关注。”廖正银过了几天才知道自己上了热搜。
随后在2023年春节,他再度因帮乡亲们看CT走红各大媒体。在网上流传的视频里,穿着黑色夹克的廖正银眉头微蹙,在自家院子里迎着光亮,举着CT片认真查看,还有很多乡亲围绕着他。视频评论下说他是“村里的好儿子”“医者仁心”“全村人的骄傲”……
廖正银和团队成员沟通。魏冯 摄
微博引起全网关注后,廖正银总结了一些自己受欢迎的原因。“老百姓觉得看病难,尤其看名医更难,生活在广大乡村的老百姓能看到大城市大医院的名医,免费看片顺应老百姓的期望;其次,部分老百姓走过看病的弯路,花了很多钱没有解决疑难杂症,这也顺应了大众对于肿瘤这种重病少花钱、看好病的朴素愿望;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有悲天悯人之心,对待病人真诚。”当然,廖正银也听到一些质疑声——“免费看诊是不是一种炒作?是不是为了出风头?”“是不是非法行医”等。廖正银坦言:“我是那里土生土长的人,能帮乡亲的忙就帮,这是对父老乡亲很小的回报。我只提供治疗建议,不采取具体治疗手段,如果遇到其他领域问题,我也会告知他们需要挂什么科治疗,让他们少走弯路。”
在廖正银看来,工作时间为患者做好治疗服务是“责任”,而休息时间为乡亲看CT片也不是“加班”,是一个基于医者本色的小事、一种对家乡人民的回馈、也是一种举手之劳的积累。“我看CT片的速度很快,并不会占用我太多的私人时间,而且看CT片看得越多,越能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是一种积累。”
廖正银帮乡亲提供免费健康咨询服务已超过30年,还曾放下假期赶赴医院救助患者。“十几年前的一个春节,有一个老乡大年三十在华西住院,我当时已回到荣县老家和亲人团聚,那个老乡支气管扩张出血,一直止不住血,我得知后连夜赶回医院,给他做了介入止血手术,做完手术都已经凌晨三四点了。”
廖正银正在做手术。魏冯 摄
“我从考上华西医科大学(现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开始,在寒暑假回家时就有乡亲常咨询我一些问题,到后面毕业留院、攻读博士,再到博士后、成为教授……这么多年,我一直帮家乡人提供健康咨询服务。”廖正银说,他的父亲是上过抗美援朝战场的卫生员,服务过战士也服务过父老乡亲,耳濡目染下,他也选择从医路。如今,廖正银每次回乡探亲就像不定时“巡诊”,家门口、田间地头都是他的“看诊台”。
回到手术台上的廖正银,对手术过程讲究“完美”“快准狠”,一些复杂的手术,他总是精准地快速找到血管,发现问题时有一查到底的韧劲,会为弄清楚一个医学问题查资料到深夜。不看病时,偶尔则会被家人笑粗枝大叶,总把家里弄乱。“我下班后会看玄幻小说,也爱追剧,这是我释放压力的方式。”
廖正银。魏冯 摄
廖正银对患者很有亲和力,同事们都看在眼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腹部肿瘤病房护士长许辉琼说,在工作中廖正银敢冲、敢闯,经常会采用一些先进的理念和手术治疗方式。“每次开会的氛围都很愉悦,私下里对我们都很关心,忙碌的工作后请我们吃饭,还很幽默风趣哩!在医院举办一些活动的时候,经常唱歌跑调。”
廖正银正在查房。魏冯 摄
在真实问诊场景中科普“介入”
他是“非常规”科普短视频博主
在微博走红前,廖正银在抖音探索制作医疗科普短视频已有一年。“我不想做‘照本宣科’的常规科普,我要做‘真实’‘个性化’的医疗科普,让大众了解真正的介入微创治疗是什么,最终目的是解决老百姓的问题,不为吸引关注。”
有了想法,廖正银决定将拍摄地直接放在门诊。“拍摄短视频时,都会与患者进行沟通,不会暴露患者脸部画面和个人信息,在正常工作中顺便拍摄与患者真实的互动,不会影响到我的工作,也保证了视频的真实,也让更多看视频的观众有‘代入感’。”
廖正银正在看影像。魏冯 摄
“你知道你的情况吗?你不要紧张,你有多少岁了呀?”一条点赞量1.2万的短视频中,一位小细胞肺癌患者前来找廖正银求助,廖正银像朋友一样和患者聊天,让患者慢慢放松。
目前,廖正银的科普短视频已拍600多条,短视频平台上有68.3万粉丝,视频总点赞量达到480多万。“患者可通过短视频提前认识一下我的治疗风格,不少专业同行也跟我说,学到了专业知识和沟通方式,了解到介入医生的工作。”廖正银建议,年轻医生做短视频科普要提升口才能力,要有换位思考能力,内容既要接地气也要展现个人特色,才能在网络平台上赢得一席之地。
廖正银谈起从医路上的一个遗憾。“十几年前的医疗技术条件不够,我治疗过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科学家,本来他只能活2到3个月,通过采取一些介入方法的优化,他的寿命延长到5到6个月。但如果现在来做这个手术,结果可能就不一样。”廖正银希望通过短视频让更多人了解最新的介入技术,了解到介入不仅仅是微创,是能够把以前不能治疗的病转化为现在能治疗的病,救治更多人,比如相当大一部分复杂的血管畸形、复杂部位的肿瘤等,一些年龄较大的不能开刀的肿瘤患者,现在也都可以通过介入消融手术进行治疗。
廖正银正在查房。魏冯 摄
廖正银目前还牵头成立华西医院疑难肿瘤多学科门诊,主要负责肿瘤介入微创治疗,针对无法开刀的疑难病症患者,结合内科医生、生物免疫、化疗、放疗医生、影像科医生等不同学科的医生,找到更好的治疗方案解决问题。下一步,廖正银还打算开通海外账号做国际传播,希望吸引国际上更多的人关注中国的介入治疗发展水平。
“工作30几年,我还是没有职业倦怠。”廖正银笑笑说,“人的每个阶段不一样,治疗病人时要多总结、多思考,保持兴趣去多研究新东西。我这个人呐,就是容易对治病救人‘上瘾’。”